(二)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的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悄然进入网络化的社会,只有利用各种检索方法和搜索引擎,有效地掌握自己所需的资源,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读者进行网络信息的教育旨在教会学生怎样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里,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电子文献、网络建设、资源共享的普及,掌握网络信息已非常重要,对读者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对读者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高校图书馆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对读者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网络在为人们带来巨大资源的同时,也传递着许多不良信息,促使大学生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合理合法地利用网上的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信息教育,最早由博尔于1974年提出,它主要是指培养读者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以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信息意识是指读者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其目的是读者所具有接受新资料新信息和探索新资源的强烈愿望和对信息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教育需要高校图书馆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在信息的传播利用上尽量用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与读者沟通,引导他们多进行情报信息的思考,让他们在分析情报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思维能力,在利用情报信息的实践中激活自己的书本知识。
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知识的教育信息的获得离不开检索。虽然高校图书馆虽然有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源,但是很多读者经常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不知道使用检索工具或目录来查找资料了。因此,在读者中进行检索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好“文献检索课”,对刚人学的新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查找和利用文献的技能和技巧,深化、巩固和运用文献知识,使大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和调研能力,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在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完善适应现代化技术的馆藏。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加大对本馆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仅要考虑馆藏文献的学科知识的结构,而且要考虑不同载体文献的比例结构,考虑不同载体之间的替代与被替代,合理利用比例关系。将电子文献的购置规划到高校图书馆采购的正式渠道之中。
(二)可以举办信息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开辟读书角、信息角、介绍图书信息、检索方法、借阅技巧、科技动态等,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征文比赛、信息知识竞赛、信息日、信息周、经验交流会等,用以指导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编制专题资料、简报、文摘及图片宣传等供师生阅览欣赏,结合各系教学实际,在不同阶段举办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图书馆还可以与学校团委等部门配合举办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使学生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锻炼。
|